同创文明智慧佛山,共建平安幸福家园
站内信息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企业风采
中峪智能 产学研合作的民间探索
发表时间:2017-09-27     文章内容:488365.com

 

中峪智能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已运行近3个月,吸纳不少创新团队进驻。/企业供图 

 

622日,随着南海区及大沥镇招商推介专场系列活动启动,中峪智能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开业。(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仅今年9月,由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中峪智能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简称“中峪智能”)就迎来了六拨前来考察的科研团队,未来,他们将开展紧密合作。 

  这将是一次愉快的合作,多方共赢——科研团队可以借助中峪智能的资源和中南机械的技术、生产团队实现产业化,中南机械可以依靠“智脑”突破技术瓶颈,中峪智能则能在孵化企业的过程中找到未来的“千里马”,投资回报可期。如果再往宏观方向说,他们的协同作战或许还将引导新的技术变革,助推佛山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中峪智能总经理邓晓荣对未来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孵化更多高质量的智能装备企业。” 

  旧厂房变身智能装备孵化器 

  对比上半年,大沥镇广佛路、广佛新干线立交桥相交处的中南机械老厂区已彻底改变了模样,新修葺的外墙端庄大方、简约明亮的办公楼高端大气,除了生产“雪龙号”科考船所用燃油共轨的制备车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其他厂房已经变身为一个集科研办公、学术交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还有了个高大上的名字——中峪智能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 

  这是一个企业主导的智能装备孵化器,按照股东之一——中南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冠的设想,这里未来要成为广东省内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建筑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配备试制车间和检测实验室等完善的硬件设施。 

  被业内誉为“上天下海的隐形冠军”的中南机械为何要打造产学研合作的民间样本?其背后是南海上万家民营企业面临的资本与技术之困。目前,佛山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直逼6000亿元,体量占据整个珠江西岸的半壁江山,上下游涉及企业超过1万余家,大部分集中在南海,但多是中小民营企业,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资金和技术的瓶颈。与之对应的却是,很多科研团队聚焦智能装备领域,但其理论却没有设备基础支撑产业化。 

  如是背景下,许冠决定打造一个专业的智能制造产业化平台,以3D 打印、机器人、自动化工厂、智能医疗装备、新材料为方向,依托自身在精密机械加工、数控装备整机制造及供应链服务方面的优势,将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 

  这一平台被寄予厚望,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汉全就曾表示:“中峪智能将加快大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资源的配置,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形成新的核心动力。” 

  消除科研产业化“最后一厘米” 

  “实验室的技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产业化落地的成功,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都是影响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厘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瞿金平看来,当前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极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指挥棒”不一,“科研院所的导向是科研论文等,只要实验技术成功即可,而企业的导向是市场,能否变现赚钱才是标准。” 

  今年6月,带着半导体激光切割机项目,国家“千人计划”激光器专家王颖与中集集团、中峪智能联合开发用于薄板的半导体激光切割机,选择与中峪智能合作一是寻找更高水平的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扩大市场,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他看中的是中南机械在产业化方面的资源和技术基础。 

  邓晓荣告诉记者:“科研成果要进入批量化生产要考虑产品是否高合格率、低故障率,需要经过反复可靠性试验。孵化器承担的就是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关键问题的功能。” 

  据其介绍,中峪智能将引入5~10个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创新团队,10人以上的教授专家和50人左右的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并由中南机械的技师提供技术支持,专门组建团队来做项目对接、变现,可以把大学实验室里有前景项目直接产业化,而且节省了60%以上四处寻找供应商及材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产品从工业化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成功率。 

  “整个孵化的过程将会非常快,一到两年便可完成。”邓晓荣说。 

  政府打造平台 接棒科研产业化 

  事情正向着好方向发展。6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学系主任、教授陈扬枝在拿下今年大沥镇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之后,带着线齿轮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峪智能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接受为期1年半到3年的孵化;几乎同一时间,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学博士、教授刘亚俊也带着项目和团队进入中峪智能。他的愿望是“有一天,全国10万座以上的加油站和其他行业都能享受到《应用于燃油加注行业的智能控制器》这项科研成果的实惠,让智能控制器的产业化、大范围推广成为可能。” 

  截至今年8月底,包括刘亚俊和陈扬枝在内,中峪智能首期已引入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创新创业团队20个。在邓晓荣看来,中峪智能磁性如此之强,大沥镇政府功不可没——今年相继为南海增材制造加速器及广东省3D打印(佛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行揭牌,两者都可为孵化团队服务。 

  南海增材制造加速器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未来从中峪智能孵化出来的3D打印项目,可以在这里落户并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大沥镇还拟将总面积达到158亩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为示范基地,接棒中峪智能孵化项目的产业化。这样的无缝衔接将加速项目的发展,令其产品快速批量生产,实现市场价值。 

  广东3D打印(佛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以及大沥镇政府出资2200万购买的3D打印设备对中峪智能的帮助更为直接。邓晓荣介绍,这意味着中峪智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把产业链的上下游串联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大沥镇政府还牵头发起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约30亿元,由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进行管理运作,并积极引入市场化基金,包括粤科基金、龙汇供应链基金等,为孵化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撑。 

  在邓晓荣看来,切中要点的扶持政策可以助推国际化项目落地,国际化项目的落地孵化反过来刺激产业配套的不断完善,接下来,中峪智能将继续在珠三角范围内寻求企业合作,同时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风投公司合作,深化多赢局面。 

  来源佛山日报 

【返回】 【关闭】
2012 Foshan General Chamber or Commerce.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山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版权所有
邮箱:foshangnet@163.com 电话:0757-83280585 地址:佛山市汾江中路217号三楼
粤ICP备4406043013733

微信:商汇佛山

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商汇佛山”